c老师是一种很有特se的体验。当老师的体验感觉有点酸,感觉有点甜的体验。
之前有说到,小A所在的那所很好的高中里,很多高学历的年轻老师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丰富的好老师;但是,比较适合小A所在学校的学生。
其中,特别提到了一位化学C老师。
C老师,是一位,很有特色的老师。
很长一段时间,我对C老师都咬牙切齿的,因为——
高一时,化学算是小A的一个优势科目,是理科里唯一不太用担心的科目。
然而,高二伊始,C老师任教之后,小A的化学成绩一落千丈。
小A说,听不懂老师讲的。
好吧,那就问老师啊?
小A说,她问了;C老师也非常耐心和认真地答了,但是,小A就是听不懂。得非常努力地想,才能明白一些。
我真的从未遇到这种事情啊!
要说C老师水平不够吧,他可是带着学校化学小班(冲击竞赛的提高班)。
而且,C老师,某著名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;资质、履历都没得说。
某一天,我忽然顿悟了,——这就是学霸教不了普娃啊!
思维方式都不一样,普娃掌握不了学霸的思维,学霸一时也无法理解普娃的思维。
要怪,就怪这位C老师任教时间太短,小A他们是他教的第一届学生。
也许,过几年,这位学霸老师,也能掌握普娃的思维,也能很好地教导他们。
然而,对于小A,已经没有“也许”了。
因为在最终的小三门选科时,小A放弃了化学。
——即使在一个如此顶尖的高中,也会遇到这种事儿……所以,择校真的还是要理性哈,不要被光环迷晕了。
小A班的化学成绩,的确很差。
按我想法,这样一位讲课学生普遍听不懂、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差的老师,应该很不受学生待见吧?
结果,却让我大跌眼镜。
同学们都挺喜欢C老师的——小A亦是如此。
C老师,大概没能很快地进入高中老师的角色,还保留着名校博士生的些许特质:
首先,C老师是一位非常耐心和温和的老师。
对学生的提问,总是认真回答。
而且,他一再和同学们说,欢迎大家问问题,即使周末,也会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。这也使得,很多同学都有他的微信。
其次,C老师特别“实诚”,完全没有弘扬所教学科——化学的觉悟。
他在讲化学反应的时候,会给学生们讲当年做实验的事儿——
- 比如,一次他和师兄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,他听到一声响,本能地立刻蹲到桌子下面,结果就感觉有东西,擦着他的头发飞过……
- 又比如,他们进实验室前,得和学校签协议,大致是人身安全自己负责之类的;
- 再比如,他们的实验楼,有机在最高层,因为有毒气体往上飘;他吧,一般就在一楼、二楼做实验。
虽然,他的本意应该是讲化学反应的条件、注意事项等,但是,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——实验要小心;以及,化学很危险。至于到底什么反应?记不得了。]
高二,都面临着将来职业方向的选择。
有位成绩非常好的同学,找他咨询化学相关的专业,他会说:你看我,某大、博士,也就如此。
这位同学,尽管非常喜欢材料这个专业方向,后来的小三门选科中,果然没有选化学专业,不过选了物理,大概将来从事物理相关的材料专业吧?
而别的小三门老师的常规做法是——扬长避短,特别积极地展示本学科的美好前景、以及本校在本学科的实力。比如,师生比高之类的都拿来说事儿。
第三,C老师,是个很佛系的人,不太适应“管理者”的角色。面对高中的种种管理制度,他大概也有点不以为然。并不很积极。他对待学生,更像是对待大学里的学弟学妹。
有一次,他上完公开课,对学生们说——
- 公开课上的笔记,你们没好好抄吧?来来来,让你们看看我真正的PPT。
- 唉,我的PPT被老教师改得面目全非。
- 比如,这个问题,这样说是不对的;可是老教师说,高中生就应该知道这些;但是,我觉得,这明明是不对的,怎么也得提醒一下啊……
听完这番吐槽,学生们反响很high。
学校应该还是对C老师寄以厚望的吧,所以让他当班主任。
有一次,他们班的一位住校学生发了点小烧,他就让学生回家休息,病好后就回来上课了,也没要求学生做核酸检测、在家呆足XX天。
年级组长因此找到他,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来?
C老师说——您说的对,可是您不觉得这些规定太僵化了吗?明明就是一个小感冒而已,为什么非得做核酸和停课呢?
同学们经常会和他聊天。有时是在微信里,有时是在课间。
他会不自觉地透露些老师之间流传的信息,有经验的老师,怕是不会把这些消息告诉学生的。
高二结束,根据学生所选的小三门,要重新分班。
他曾告诉小A等几个人,小A的班主任历史老师,要带高三的历史课,还要当某一个班的班主任。这话,令小A等选了历史的人“花容失色”。
C老师于是调侃道——怎么样,是不是考虑一下,还是选化学吧?
就是这样一位佛系的化学老师;从未替化学说过好话;小A班的化学成绩也是垫底的;但是,最终选科,依然有将近3/4的人选了化学。
——好吧,虽然他没能教好学生们的化学;但他起码没有让学生们讨厌化学。
期末考试结束后,小A在微信里问C老师:“下学期去哪?”
其实,小A的本意是问他教哪个年级。结果——
在试卷讲评课上,C老师告诉大家:“小A曾问我,以后去哪?我当时没回她,但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……”
C老师,辞职了,结束了为期一年的高中化学老师生涯。他最后说——
欢迎同学们今后来找我聊天。我在这所学校,最好的朋友,也就是同学们了。
C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:
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我竟然感动了,放下了对C老师所有的“咬牙切齿”。
C老师,是个很特别的老师——因为,他没把自己当老师。他更像学生们的师兄。
借用下C老师的话,从小到大,小A经历了那么多老师,但从没有这样的师兄老师。虽然,他没能教好小A的化学,但他的确带给了学生们真诚的平等、温暖和看待事物的不一样的角度。
从“人”的角度看C老师,我能体会到一个年轻人的迷茫、落寞和选择。
作为一个普通“人”,我真心祝愿C老师,在他的新职场,遇到一大波可以点亮他生活的同事。
这就是一位资深鸡娃妈妈的境界——即使劝退小A的化学,我还是觉得,C老师是一位不错的老师。因为,我坚信,上帝的安排,是最好的。
C老师对小A的使命,也许不是教她的化学,而是引导她别的一些东西。
别问我那些东西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;就比如,润物细无声,你能明确地指出,到底那滴雨水里包含的哪些物质,对这朵花的绽放,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吗?






